咚咚找房 让你置业更轻松 App打开
买房情报群-一个聊房子的微信群 申请入群

深圳年轻人,不配“躺平”?

买进深圳

买进深圳

2021.5.31 09:53浏览:13471

◎买进深圳(ID:buysz2020) | 深圳多姐


“你想干什么?” “我想游手好闲。” ——毛姆


最近,全网都在讨论一个热词,那就是“躺平” 。


事情的源头——贴吧网友@好心的旅行家随手开了个《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描述自己在两年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在横店打零工和保持极低的生活消费,来维持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


▷贴吧网友@好心的旅行家


尤其是帖子中那句“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将“躺平”从字面意上升到了“躺平学”,“颓废、不奋斗、低欲望”,就是它的核心内涵。百度的解释则更为玄乎:放弃拼命工作攒钱焦虑伤身的生活,主动低欲望生活的一种生活哲学。



一时间,这种容易上瘾的“佛系表达”引发不少年轻网友的共鸣和跟随,迅速流行。520当天,新华社忍不住发声:“‘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 潜言之,年轻人就该站起来奋斗,别把颓废当自由。



在“躺平学”之前,“咸鱼”和“葛优瘫”早已经成为追崇丧文化年轻人的避风港。周星驰在电影《功夫足球》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可不管怎么教、深圳年轻人还是学不会理直气壮地“做咸鱼躺平”。


//深圳:来了难走的“内卷”之城//


为了研究当代年轻人到底有多丧,热门综艺奇葩说曾发起一个话题:#你能接受自己的伴侣是条“咸鱼”吗?



在其他城市,上述问题或许没有唯一答案。


做个不问世事、只会钓鱼打牌的丈夫,或者啃老的“妈宝女”,都事出有因。


但是,我身边有无数案例证明:深圳不是一个享受型城市,因此深漂们既不接受伴侣是条咸鱼,也不接受自己的孩子“葛优瘫”,更不会允许自己“躺平”。


内卷,是 “躺平”的对立面。我身边的深圳年轻人,或多或少不自觉地加入到了“内卷”行列。你为什么来到深圳?“除了入户1万5的补贴,我还想赚更多的钱。”来了就是深圳人,还要做走路快的深圳人。不然,很可能挤不上地铁了。



“深漂”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能影响他们的是看似自由的社会大环境以及信息洪流。


职场上,深圳大部分企业推崇的“加班文化”,无形中也让年轻人陷入了“内卷”。作为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内卷的意味着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即努力被“通货膨胀”。


饿了么曾经通过外卖量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深圳加班至21点之后的比例最大。


▷饿了么调查数据


刚刚入职南山某家准上市公司的乔乔,不到半个月就提出了离职。原因很简单:公司领导每天11点都会检查员工是否还在办公室加班,结果发现这位新同事每天都走得最早。“就算我每天完成工作,9点下班,领导还是觉得我不够积极。”


乔乔说,其他同事早已适应了被买断的状态,每天到了下班点在楼下吃饭散步,9点后再回到座位,然后“假装加班”。当同事都走的比你更晚,你就可能会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下班后,老板可能会喊你起来工作。深圳某世界500强企业,要求员工手机24小时在线,手机响3声不接将会面临处罚。而骑手们,也正在成为被后台“算法”精准控制的“俘虏”,每天都在生命线上“抢跑”。


//“不如”上一代的年轻人怎么混?//


知乎上,网友们聊到一个现状:感觉自己的父母比自己更优秀。网友C先生感叹,父母当年在他这个年龄段,已经住在自己可以独立负担的房子里,还有精力照顾孩子、人情往来。


现在的自己,既不能独立负担一套房子,也不想恋爱,更没有经历社交。“光是工作就耗费我全部经历了。”想到房价这么贵,买房后的不光欠了人情,所有的时间也基本上都要被物质套牢。


总体来说,就是不奋斗,不努力,不自律,不健康,不积极,不环保,不稳定,也不正能量。从近几年的入户政策来看,深圳正在大举吸纳人才,新“深漂”的学历和实力越来越拔尖。但很多曾经以自己是“深漂”为荣的年轻人,默默无闻4、5年之后,发现高中或大学好友已经在老家买了房,结婚生子。



收割了深圳上一轮发展红利的前辈们,资产百万千万只能混个中产,而这批“深圳年轻人”,距离中产还有十万八千里。事实上,在这个什么都要“抢”的城市,父母为了让孩子优秀,已经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电视剧小舍得,讲述了一线城市的两对父母,是如何一步步将孩子“逼到崩溃”,最后终于和自己和解的故事。剧中有段表达非常贴合现实:“要学会接受我们的孩子比自己平庸。”



曾对外宣扬绝不逼孩子成为“鸡娃”的张小姐,在多了一个“xx妈妈”的身份后,发现自己也没逃过“望子成龙”心结,于是花钱把孩子送进百合旗下的私立小学,并用各种培训来“充实”孩子的周末。


她说,电视剧描绘的是虚拟人生,而生活必须屈从于现实,深圳的小孩不努力,连高中都考不上。


//认命可以,但“躺平”不行//


躺平的意思是,在能维持生存的基础上“葛优瘫”。“躺平学”火了之后,湖北某电视台点评道:“认命可以,躺平不行”。



简言之,你可以说自己不行,但不允许你就地躺下。


试想,在深圳这个从来就不是用来生活、每个人都被单一维度定义的城市,不拼根本能活得下去吗?


深圳有房产的中产家庭,月开销基本在5万以上,意味着夫妻都要上班补贴家用,收入水平稍稍降低就要吃老本。




当大多数人被高房价、高物价逼得想“躺平”时,你就要开始经受来自灵魂的拷问:“回老家做条咸鱼,还是继续留在深圳?”



在深圳,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家境一般、资质平平,到了30岁还是没有成绩。从小青年混成大叔的阿甘,30岁那年从深圳离开,半年内辗转了华南多座城市,最后又回来了。


“人到中年,连二线城市都融不进去。他说,“回到一线城市,你还是要找出路,不能认命。”去年疫情,许多公司发不出工资。有人说深圳城中村空了好多房,代表年轻人离开了。


今年,坐标南山科技园某村,同样的房间,价格跳涨了500元。有人离开,还会有更多的人补充进来,深圳的特产之一就是年轻人。


//深圳人不消费≠没欲望//


要说深圳年轻人唯一和“躺平”沾边的气质,就只有“低消费”了。


常年以来,深圳作为中国年轻人最多的城市,却以“不消费主义”闻名。2017年,深圳消费能力在全国20名开外,2019-2020年才爬升到全国第五,消费能力被重庆碾压。



▷图源:刘晓博说财经统计自各城市统计局


数据称深圳人平均年薪过万,但大部分拿死工资的年轻人,除了租房和日常吃穿,真正“可支配收入”少之又少。


年轻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但就像大风刮走的。在这样一个高成本的城市,有计划的人只能控制消费欲。


我的一位同事,4年前大专毕业后孑身一人来深圳打拼,和许多后来低起点的年轻人一样,他梦开始的地方不是白石洲,而是曾经的4号线终点站——清湖。


常年维持在5、6千的微薄收入和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他没有时间和能力消费。


去年他为了考专升本,拒绝一切社交,下班后回家就学习相关课程,期待他的好消息。对于大部分“深漂”而言,居住地都是视工作地而定,每逢租约到期,再坚强的人面对如山的行李,都会崩溃。



因此,不乱添置物品,是深漂们对“搬家”最好的尊重。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城品书店的离开,或许能说明频繁搬家的深漂一族,早已磨练出了极强的“断离舍”精神,但这并不代表年轻人没有精神需求。每到周末,你会在各大图书馆、音乐厅和电影院看见他们的身影。


深圳人不爱花钱,但偏爱理财和投资,男女老少都爱搞钱。


2020年,中国股民突破1亿,其中310万是深圳人。毕业3年未见的小婷告诉我,月薪15k的她,已经攒下了30万存款。


“我不买大牌包包、不买化妆品、饭吃公司食堂、房子和男朋友合租,连父母都觉得我抠得厉害。” 小婷的父母在西安做生意,家境殷实,因此她至今没有搞懂自己存钱的原因。


“我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有多差,大概是真的没有花钱的欲望吧。” 


这位95后女孩把自己的钱分为3部分,一部分用于入股朋友的创业公司、一部分给有炒股20年经验的父亲,剩下的用于活期理财和应急。在深圳莲花山相亲角的一张资料表上,有男士专门写道:“特别擅长金融股票,现已投资股票50多万股,静待升值。”把股票当作值得骄傲的资产。



在此提醒,投资需谨慎。


区别于深圳楼市整体上行的行情,股市、基金变天如变脸。今年年初各路基金从“神坛跌落”,街上行走的“韭菜们”脸都绿了。深圳年轻人的需求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允许而暂时被压制。


不花钱不代表“躺平”,而是为了在深圳混出点名堂,再不济也要赚够钱再走。


//深圳年轻人身上,仍看得见“信念感”//


最近,有专家在访谈中提到“当代年轻人缺乏信念感”,过去中国人奋斗是为了填饱肚子,当代年轻人不知为什么而活,失去了“信念感”。但在深圳人身上,我们能看到6、70年代中国人那股拼劲。


能在深圳呆够10年以上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信念感特别强”。大厂万科提出的“一根筋”,形容坚毅果敢的深圳人再合适不过,深圳年轻人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劲,“一根筋从不会弯腰,碰到头也不会哭”。


▷图源:万科周刊


深圳并非“无欲之城”,没有一个深漂是来混日子的,或多或少都藏着美好的愿景;也没有几个深二代是一身轻松的,他们背负着父母更大的期许。


@深二代小耿:“人活着还是要有梦想的,所以不管怎么样都还是会奋斗、深圳房价虽然很高,但也依然没有放弃买房的想法,因为房子让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研究生学历的湛江人茵子:“如果为了留在一座城市而选择如此低欲望的生活,恕我无法再爱深圳。作为年轻人,如果连对生命的向往和激情都没了,那人生有什么意义啊?当然,现实的情况是房价高居、职场内卷逼着大家躺平,年轻人以‘丧’来反抗。这种躺平的生活不值得,我宁愿换座步伐缓慢一些的城市。”


@资深“深漂”楠楠:“躺平不可耻,可是很多人连躺平的资格都没有。现在绝多数90后都是独生子女背负了一个家庭的期望。如果你真的选择了躺平那你父母老了怎么办?谁给他们养老?我觉得现在年轻人有这个想法是因为现阶段不需要照顾父母、养育儿女,甚至还可以获得父母资助时的不成熟想法,很多人未必是真的想躺平,只是压力大颓废时的一个想法而已!”


对于“躺平”,法国哲学家加缪曾说:“有时我们会沉湎于苦恼而无法自拔:躺平。不动,没有斗志也没有未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躺平从不限定某个年龄段,暂时的颓废,解决不了长期的生活压力。因为充满激情和对未来的向往,所以年轻。正在看文的深圳年轻人,你敢“躺平”吗 ?END


9块9速购服务

9.9情报群-聊房子的微信群

买不买?买哪里?

听听大家怎么说?

9块9速购服务 申请入群 >
首页 暂不支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