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宅珠三角
2022.6.8 07:21浏览:9629
米宅珠三角
2022.6.8 07:21浏览:9629
1
深圳一路向西这六个字,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铁律,成了人人皆知的公理,比1+1=2还要理所当然。
所有人都在说:深圳一路向西,西部永远涨!
但是,这个世界还有两个定律:
1、如果某个经验被所有人熟知,并认定是铁律的时候,它就要发生变化了。
2、历史从来不会重演。
那么,深圳一路向西,西部永远涨真的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现在高位买在西部,买在大家认定的好片区好楼盘,几年之后,会不会出现2017年7万多买进红山,现在房价8万多的结局。
你真的敢那么笃定自己的选择吗?
2
我想从几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周期已经过去了,这个应该都没有异议吧。
以后不要说GDP增速10个点,8个点,连保6都很困难,未来若干年,增速4-6应该是常态。
这个增长速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房地产这类大宗资产很难再有全国性的普涨和大涨了。
第二,深圳的高增长周期也过去了,深圳的高增长依托的是全国的高增长,全国的高增长没有了,深圳的高增长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过去40年,深圳的GDP增速惊人,1990-1999年,深圳GDP增速15-25%;2000-2009年,增速超过13%;2010-2017年,增速8-12%。
1990年,深圳GDP体量只有135.86亿,2017年达到22490亿,增长165倍。
从2018年开始,深圳GDP增速开始破8,并一路下滑。
2018年,深圳GDP24222亿,增速7.6%;
2019年,深圳GDP26927亿,增速6.7%;
2020年,深圳GDP27670亿,疫情原因增速3.1%。
2021年,深圳GDP30664亿,增速6.7%。
深圳经济增速明显呈下降趋势。
一是自身经济体量已经很大,高增长变得很困难。
二是全国经济增长乏力,深圳也难走出独立行情。
三是缺少新的产业增长点,老产业已不足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发展。
3
第三,过去四十年,深圳每一个板块的崛起,靠的不仅是时代的机遇,更是产业的崛起。
罗湖,靠的是八十年代与香港的互通和商贸业的兴起。
福田,靠的是金融业的鼎盛。
南山,靠的是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大爆发。
正是因为每十年出现一个超级产业,成功点燃科技树,闯出一条巨大的赛道,才先后成就了罗湖、福田和南山的奇迹。
大家都说一路向西一路向西,靠的就是对过去的认知和未来的预期。
在大家看来,既然福田成功取代了罗湖,南山又成功取代了福田,那未来十年,前海自贸区必然会取代科技园和后海,成为深圳下一个经济和科创中心,这个事情铁板钉钉一定会发生,
接着下一个预期是沙井和光明。
我们先不考虑沙井和光明,那太遥远了。
我只说前海自贸区拿什么成功,拿什么来超越福田中心区、后海和科技园,拿梦想吗?
金融产业的泡沫化,已导致福田中心区的写字楼空置率高启。
互联网产业进入了平台期,叠加去年的政策打压,行业衰退,到处裁员降薪、一片萧条。
高新产业只能说发展平稳,看不到太大的新增量。
新能源,芯片,半导体,高端质造,碳减排等产业,虽获国家大力扶持,但一直未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产能和规模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庞大的新赛道。
当下还有哪个产业有足够的爆发力,能够和金融互联网的体量相提并论,去填满并支撑前海自贸区的快速发展?
如果没有,凭什么认定前海自贸区一定能后来居上,超越后海和科技园呢?
是靠注册的20万家皮包公司,现有进驻的中小企业,还是空置过半的前海写字楼?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前海自贸区把福中、后海和科技园最优质的企业和总部抢走大半。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年福田和南山的崛起,靠的是制造增量,而不是争抢存量,如果当年只靠抢存量,福田抢不过罗湖,南山也抢不过福田。
同样,如果没有巨大的增量,前海自贸区单靠抢存量,也抢不过福田和南山,除了产业的沉淀和固化,还有交通和配套,南山福田都远在前海之上。
看到这里,你还敢笃定深圳一路向西吗?
4
如果深圳不能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没有新产业和新赛道的强势崛起,经济中心会不会一直沉淀在南山和福田,不再移动了?
如果经济重心不能西移,那一路向西是不是成了口号?
口号如果一直空喊而不落地,两年三年可以,五年八年仍不落地,那西部提前预支的高房价还撑的住吗?即使不跌还能保证继续涨吗?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如果对事情进行深入剖析,所谓的全民共识其实不堪一击。
再翻回头去看深圳上两轮的上涨表现,我们会发现,第一轮的上涨看的是当下,给现有的配套打分,打分高就涨的多,打分低就涨的少。
第二轮的上涨看预期,预期越强,涨幅越猛,预期越弱,涨幅越差。
可以说第一轮主打自住属性,第二轮主打投资属性。
房子一旦变成彻底的投资品,泡沫就会产生。因为投资客愿意为预期花高价买单,而预期和落地往往有不小的差距,泡沫一定会在追涨过程中出现。
2019年、2020年,西部领涨,西部大涨,最后高点翻倍,靠的是共识和预期,是人们对前海自贸区成功的信心,可如果预期迟迟不落地,共识逐渐被打破呢?
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但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