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找房 让你置业更轻松 App打开
买房情报群-一个聊房子的微信群 申请入群

广州有机会重拾中国经济增长第三城地位吗?

宋丁视点

宋丁视点

2023.1.30 09:40浏览:5763

近期,全国各个城市2022年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纷纷公布,不出意外,沪京深继续保持前三甲地位,尤其是深圳,去年在严峻的疫情和经济形势下,仍然通过以高科技制造业为主导的新经济的快速拉升,造就了3.3%的年度本地生产总值增速,在四大一线城市中远远高于上海的-0.2%、北京的0.7%和广州的1%。


其实,今天我要讲的重点并不是深圳,而是广州。因为,广州看似去年经济增速超过上海和北京,然而,对于广州来讲,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并不是上海和北京,而是深圳以及近年来一直紧追不舍的重庆。从广深比较看,2021年,深圳GDP是30664.85亿,增幅为6.7%,广州GDP是28231.97亿,增幅为8.1%,广州经济总量尽管与深圳仍然有2432.88亿的差距,但广州增速高于深圳,给人以追赶的信心和想象。然而,2022年,广州的GDP28839亿,比深圳的32465亿少了3626亿,差额总量比2021年又扩大了1193.12亿,从增幅看,广州1%,比深圳的3.3%低了2.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广州追赶深圳的难度更大了。


更让广州难堪的是,2022年,重庆终于把紧追了数年的广州甩在后面了!去年重庆GDP29129亿,比广州多出290亿,数量不算大,但象征意义非常大,因为近年来,重庆经济尽管一直在广州后面紧紧追赶,却每年都被广州以少量微量经济增加值压在其后,而去年,重庆不再徘徊,通过自身拼博一举超越广州,坐上中国内地经济第四城宝座。


有网友调侃:原来国内城市经济实力排名的口头禅是“沪京广”,广州仅次于上海、北京,长时间内稳坐中国经济增长第三城宝座;后来,深圳超过广州了,形成了“沪京深广”的排位,广州退居中国城市经济老四之席;现在,重庆上位,“沪京深渝广”格局初现,广州再下一位,成了“老五”。而广州后面还有苏州、成都、武汉等一众大佬级城市也在奋力追赶,指不定哪一天广州真的成了中国经济的老六、老七、老八?


其实,深圳GDP早在2016年就超过广州了,但那个时候两市的经济增长差距并不大,深圳也没有展现出确定性的长期经济总量高于广州的底气表现。我曾经在2018年1月12日在本公号发表文章《广州再超深圳,概率不低!》,提醒深圳不要被暂时的超越冲昏头脑,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经济的多年龙头,在土地资源、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外交地位、广东省会等多个角度拥有明显优势,只要广州全力发挥这些优势和潜力,广州再次反超深圳是存在很大的机会和可能性的。


然而,时间一晃六七年过去了,广深之间在经济增长上的差距却一点一点地拉大了。不仅如此,去年广州竟然在经济增长方面又被重庆超越了,让人对广州有一种“英雄气短”的慨叹!


有人可能会跳出来发表高见:都什么时代了,还总拿GDP说话,唯GDP论!听起来蛮超前的模样,然而,我就想问一下,谁有本事能在当今时代不去讲GDP能把这个世界的事说明白?或者找一个新的全球指标替代GDP?至少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指标能够替代得了吧?你看美国,现在整天紧张兮兮的,为啥呢?不就是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快要超过它了,它不高兴嘛!一旦中国GDP超过美国,那美国的全球霸权根基就被撼动了,它接受不了这件事,怎么办?那就对中国的发展围追堵截呗!你看,这个世界能不在乎GDP吗?


广州同样在乎GDP,否则就不会在近几年间通过各种策略维持对重庆赶超态势的压制,只不过在整体经济发展的战略策略上还是略逊一筹,让重庆超越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广州还有机会重拾原有的国内经济增长第三城地位吗?


这是个问题,因为广州心中很清楚,未来反超深圳和重庆的难度明显加大了,深圳地盘虽小,但市场动能和科创基础显著强于广州,这种位差短期内难以改观;重庆地处内陆,开放环境和历史比不上广州,但重庆地盘远大于广州,重庆下辖38个区县,基本上等同于一个省的管辖范围,这对广州又构成体量上的压力。


但这又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看到,深圳近期已经在打“工业上楼”的主意,为了发展经济,维持制造业优势,深圳不得不让大量工业搬迁到专用楼宇里面,这种“容积率”经济能否成功仍待验证,但其表现出来的恰恰是深圳的土地和空间匮乏的劣势,而且已经日益凸显;重庆经济无论怎么推进,其内地属性和大摊子的特征仍然鲜明;这些表征都为广州经济未来实现对深圳和重庆的反超奠定了固有的优势基础。


当然,广州不能指望这种底色性差异给广州带来天然性的机会,广州还是要主动出击,创造更多发展中的动态和增量优势,从而以创新发展为核心动能而探求反超的机会。


我梳理了一下,感觉广州未来若希望反超深圳和重庆,除了要继续依赖我在2018年文章中提到的广州的五大优势条件外,恐怕更需要在如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以求实现战略突破:


其一是回归市场和民企主力驱动经济的基础态势。


这里主要讲的是经济细胞问题,也就是企业问题。我们知道,无论是近代以来的岭南经济成长模式,还是改革开放最初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东经济成长模式,都是民营经济为主力军,坊间有一个流传盛广的说法:广东是“天高皇帝远”,说的就是这里的经济更具民间色彩,更不依赖国有背景,由此形成的市场动能十足,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和排头兵。其中,广州以岭南第一城的优越地位,借助蓬勃而起的民营经济和市场动能,成为华南地区乃至中国经济的样板城市,在近代风靡华南和东南亚,在改革开放以来也与深圳花开并蒂,双双绽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州这种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格局竟然被后来的外企、国企发展模式逐步覆盖了。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见到特别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广州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了,取而代之的都是一些大型国企、外企,广州每年为GDP贡献最大的就是这些国企外企,最具活力色彩的民企反而退让成为广州经济成长的配角。


广州的决策层、舆论界以及广大市民应该展开一场大讨论:广州民营经济为什么出现滑落?如何让广州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再次扮演经济增长的主角?如果有朝一日,广州重新崛起一大批敢作敢为、活力四射的民营企业,我想,那个时候,离广州反超深圳和重庆的时间就不远了。


其二是坚定而快速推进新经济作为主导经济。


广州这些年来经济增长被深圳、重庆超越,和它的产业结构中的石化、燃油汽车等传统产业体量占比偏大有密切关系。和深圳比,广州的一个鲜明的弱势就是,在新经济的格局、模式和模块上相对发展规模和速度偏弱。例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研发、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世界500强、专精特新、互联网、新能源、现代金融产业链、智慧城市和园区等等,广州多数都略逊于深圳,广州历来优势明显的大石化、燃油汽车等传统制造业、传统贸易体系以及传统服务业体系等等,这些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都在逐步下滑,自然越来越拖累广州经济的增长规模和速度。


广州不是没有新经济底盘,比如,新能源汽车有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这两年的发展也很亮眼,电子产业发展也很有规模。但是,广州的新经济仍然有缺憾,例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深圳凭借比亚迪的超速发展,再一次超越广州;威震全球的微信互联网主场说起来在广州,但微信的控股股权在腾讯手里,而腾讯大本营在深圳,这使得广州只是成为腾讯微信业务的总部平台,而不是股权中心,这降低了广州作为微信大平台的经济价值和意义。


广州决策层、舆论界和广大市民也应该认真开展一轮大讨论:广州过去二十年来为什么屡次都未能坐稳新经济头牌产业的交椅?未来的广州如何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可以想象,当广州拥有了让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城市羡慕的产业结构的时候,这些高大上的产业一定会在GDP和城市经济增长上为广州做出跨越式的贡献,那时候,反超深圳和重庆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其三是深刻改变广州的财税模式和资本格局。


有一个国内业界都明白的基本事实:广州是国内十大城市中财税收入水平和模式最尴尬的城市。此话怎讲?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财税体制和收入状况,直接关系到这座城市的财政支付能力、城市成长力和影响力。国内城市之间的财税模式千差万别,就四大一线城市来讲,就分为三大类,北京和上海很简单,就是直辖市模式,财税收入能力超强,除直接上缴国库之外,自留总量充裕;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城市,财税收入也是只上交国家,不上交广东地方,自留部分也十分充裕,由此,北上深三大城市都是一般财政收入丰沛,城市自有资金支配能力强大。广州就尴尬了,本来财税收入总水平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就属于下游,偏偏交了中央交省里,留给自己的份子钱就实在无法和北上深相比,总量大体仅有深圳自留量的一半左右。如此少的财政家底,还得承担作为国家经济大省省会的“大哥”角色,还得对省内各地落后市县建立对口帮扶的机制,这让广州实在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我一直认为广州目前实施的财税体制对广州是不公平的,和北上深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大了点。这意味着,广州财税体制改革的空间很大。实话说,广州自身缺乏力量,如何带动广东继续大步前行?外人可能不知道,其实,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粤东、粤北、粤西广大地区其实发展还非常薄弱,甚至连内地一些省份的普通城市都不如,让广州带动这些落后地区,以广州目前的财税实力,它连自己管好自己将近8000平方公里上的事都很难,又如何在广东各地实现有效帮扶?


广州财税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核心要义是,财税体制改革一定要让广州拥有更强大的市场动力、发展动力和财税收入能力,从而拥有更强大的、向北上深靠近的财税底盘和政府支付能力。


与此同时,广州急需加大城市综合资本形成能力和基础底盘。2013年之前,广州的本外币存款余额列广东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然而,后来被深圳超越,目前深圳的本外币存款余额12万亿多,而广州只有8万亿,仅是深圳的2/3。这个数据表明,广州的金融实力和资本融通能力比深圳低了一个层级。


广州要改变自身经济弱于深圳、重庆的现状,必须在财税能力、资本融通能力方面加大力度改革和发展。试想,如果广州拥有更多的财税底盘和支付能力,拥有更多的国际化、市场化的资本流入和融通能力,有钱好办事,那广州的大投资、大项目、大支付、大消费都会持续发生,那个时候,什么GDP,什么经济快速增长,什么反超深圳、重庆,统统不在话下。


其四是深切改变广州城市中心格局。


广州历来是单中心的城市格局,从当年的环市东到后来的天河珠江新城,这些连片的城市中心地带就是广州人心目中不可改变的城市中心。尽管随着广东自贸区广州南沙片区的设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崛起对南沙中枢地位的进一步认定,广州南沙对于广州城市中心的改变已经在价值和意义上形成强烈冲击,然而,广州仍然固执地淡化南沙的新城市中心地位,在正式文件中把南沙作为广州城市次中心。


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我受华南城市研究会的邀请,于几天后提交了我的分析文章《不提升为“城市中心”,南沙发展也难》,并同时发表在本公号上。我的观点非常明确,广州必须从大湾区视角出发,把南沙确定为与主城中心地位并列的一级城市中心,并赋予必要的投资力度和管理功能。


这种“双中心”的城市定位是广州城市应对未来广州国际化、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改革,理应坚定推进,不能被传统的城市中心利益机制所束缚。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州的传统城市中心是广州城市的中心,而南沙则是大湾区的中心,当广州真正把南沙当做广州“双中心”的另一个新中心的时候,南沙必将在大湾区的架构下释放出其巨大潜力,甚至可以说,南沙在某些方面的能量完全可以超越广州老城市中心的能量。如果广州斗胆让南沙综合能量释放出来,它给广州经济带来的拉升将会有多大?应该是难以估量的。从广州反超深圳和重庆的视角看,南沙作为广州新的城市中心以及大湾区中心,必将做出其应有的重大贡献。


我知道,对于南沙的这种研判,不少广州人并不认同。这或许就是广州难以走出传统城市成长和经济增长窠臼的一个重要原因。也难怪,很多广州人都没有去过南沙或者很少去南沙走过看过思考过,在一般广州人眼里,南沙就是一个大郊区,大农村,怎么能登上城市中心的大雅之堂?然而,南沙有中央直接定位,有国家直接授权,有国际化自贸区开放底蕴,有国内国际市场稳健加持,广州老城市中心有吗?没有,或者没有那么强悍。那就对了嘛,这还不够吗?这就是我对于南沙在广州应有地位的基本判断。


以上四点,广州如果真正落实了,我相信广州必将获得一种超能量的大发展机会,必将深刻改变广州城市和经济现状,大幅提升广州在全国城市经济中的价值和地位。至于城市经济排名,至于反超深圳、重庆,至于重拾中国经济增长第三城地位,这些反而都是一些不必太在意的事情,一切都在下面这八个字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查看更多同标签文章

宏观分析

9块9速购服务

9.9情报群-聊房子的微信群

买不买?买哪里?

听听大家怎么说?

9块9速购服务 申请入群 >
首页 暂不支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