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丁视点
2023.3.27 10:21浏览:19861
宋丁视点
2023.3.27 10:21浏览:19861
宋 丁
NO.1
近日去深圳福田南部临近深圳河和深圳湾交汇处一带的一栋高层写字楼开会,当天天气很好,透过大面积的落地窗,向南远望,只见蓝天下的福田南部片区、相邻的深圳河入海口、深圳湾、对岸香港的大片湿地以及正在由深港两地共同推进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此时此刻,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
陌生是因为,那里毕竟是深港交接地带,是边境一线,一条只有20米宽的深圳河,一个可以看得见对岸的深圳湾,对于深圳人来讲,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便靠近,所以陌生。
熟悉是因为,我来深圳多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毗邻香港的福田工作和居住,深港边界、毗邻深圳河、深圳湾那一带还是经常会路过。这些年来,深圳建了深圳湾公园,市民们到那里休闲、锻炼就常态化了,市民对深港毗邻那一带也就自然开始熟悉了。
但深港关系一直很微妙。记得当年香港回归前,我曾经参与了单位接受深圳市政府委托的一项研究任务,起草一份《深港衔接方案》,我们经过认真调研,起草并提交了这份报告,获得市政府的高度认可。然而据我所知,香港方面对来自深圳方面的任何希望加强深港合作的诉求和愿望事实上都缺乏比较积极的呼应。这也难怪,回归那时的香港实在是“高大上”,GDP1.37万亿,是深圳1130亿的13倍啊,这种“不对等”让香港怎么能跟一个经济弱小的毗邻小弟深圳平起平坐呢?
说起来,深港之间长期以来就是一种既亲近又疏离的关系。说它亲近,是由于历史上深港就是一家人,都是当年新安县的一部分,只不过香港后来陆续割让给英国管制,而深圳以宝安县的名义留在了内地,两地的发展后来渐行渐远,看似毗邻,多年来几乎没有互动,一条小河、一个小湾就足以让深港日益疏离。
然而,香港回归一晃20多年过去了,毗邻的深圳却高歌猛进!2022年,以人民币计,香港GDP27700亿元,深圳则高达32000亿元,深圳经济早在几年前已经超越香港了!
尤其是,当香港多年来遭遇产业空心化的折磨时,深圳的高科技却远远走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让深港关系有一种时空错配的梦幻感觉。
此时,香港终于对毗邻的深圳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表达了迟来的积极合作姿态,深港之间那种既亲近又疏离的关系开始实质性破局了。
打破这个局面的关键棋局是,香港近期隆重发布、震撼四方的关于全面开发与深圳毗邻的北部都会区的战略规划。
NO.2
香港历史上的重心地区一直在南部,南边是当年英国人热衷投资和生活的政商云集之地,而与深圳接壤的北部一直是最边缘的乡村地带,一直是被香港长期忽略的、发展最慢的地区,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毗邻的深圳以及背后的广东乃至大中国太穷了,太封闭了,让香港一向以来不屑于“北顾”。
于是,在深港交界的香港北部和深圳南部一带,出现了一种非常奇葩的现象,深圳经过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相隔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毗邻的南部一线片区早已是高楼林立、繁华似锦,一派国际化大都市的品相,而河湾对岸的香港北部地区则是大片农田和湿地,一派乡村田园的诗情画意,至多在距离深圳河、深圳湾不远处建设了沙田、屯门、元朗等几处新市镇,主要是满足香港人的居住,而没有更多的实体性产业。
香港在港英当局管制中的一百多年间,城市的发展一直是随行就市的基本模式,借助香港位于中国和东南亚连接地带的优势,香港的城市重心就落在了位于香港南部地区的维多利亚港一带,形成了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基本格局,也造就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旅游中心城市的国际地位。
香港回归20多年来,特区政府曾经尝试在偏北部地区推出一些较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如董建华时代的“八万五公屋计划”,然而由于重重阻力导致计划落空了.
直到北部都会区规划的推出,世人才真实感受到香港的战略布局即将发生逆转,毗邻深圳的香港北部地区即将发生巨大改变了!
2021年10月6日,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了其任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郑重宣布,在《香港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理念的充分保障下,香港将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在香港北部的元朗区和北区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20年时间建设一个北接深圳南媲维港金融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产业价值链的“北部都会区”,从根本上打破香港百年来“重南轻北”的局面。
这是什么概念?拿出香港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未来可入住250万人,大约为香港三分之一的人口,导入香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产业空心化”以来最急需的科技创新和高端智造业以及相应的高端服务业。可以明确地说,这是香港百多年发展历程中最庞大、最重大的城市战略工程,两个“三分之一”的超级大动作必将极其深刻地影响香港未来的城市基本走向和发展前景,完全可以用“无与伦比”这个词来形容!
要知道,在这之前的一两年,香港还处在英美煽动的乱港动荡中,那时人们对香港未来的命运充满忧虑。然而,在国家及时出台《香港国安法》之后,香港的动荡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立法会恢复了爱国爱港的基本阵容,乱港人士再也无法通过立法会阻挠香港的发展,这时候,恢弘的北部都会区规划隆重出台,并迅速得到立法会的顺利通过!
北部都会区对香港的最大影响有两点,其一是香港将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实质性解决历史上出现的“产业空心化”困局,解决香港再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其二是香港将在百多年来在南部形成的以金融中心为标志的维多利亚港老牌都会中心(简称“维港都会区”)之后,在香港毗邻深圳的北部地区开辟以科技创新中心为标志的全新的第二城市中心——北部都会区。
可以预见,未来20年乃至数十年,香港的城市重心必将逐步北移到北部都会区,这里集中了未来香港的最大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北部都会区在香港的地位和价值完全可能超越南部的维港都会区,因为维港都会区以金融为主导,代表着香港的历史成就,而北部都会区则以科创为主导,代表着香港的未来辉煌,其背后的根本逻辑是:香港真正觉悟到必须与北面强大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背靠祖国,北依深圳以及大湾区,香港才能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记得去年10月19日,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坚定表示,北部都会区是未来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今年1月8日,内地与香港之间刚刚恢复通关,李家超马上前往北部都会区核心地带、港深之间的落马洲(皇岗)口岸视察通关情况,表达了港府对北部都会区发展的极大关切。
当香港强力启动北部都会区建设、未来将在那里投入成万亿资金建设新香港的时候,与北部都会区隔河隔湾相望的深圳特别是深圳南部地区将如何应对?从近期深港两地政府高层因北部都会区的开发建设频密互动中,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出,深圳决心与香港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深圳南部毗邻香港北部都会区地带的再提升和再发展,深港将在相互毗邻地带联手打造双城共治共享的全球超级都会圈。
我们知道,所谓“深圳南”,主要指原特区的主体部分,包括罗湖、福田和南山,这些城区都是深圳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也是深圳经济的核心所在。
相比“深圳南”,与之全面对接的、作为“香港北”的北部都会区则大都是一些香港边远地区和外围市镇,香港提出20年建成北部都会区,这显然是一个希望全面对接甚至超越“深圳南”的产城战略,这对“深圳南”来说既是一种竞争,又是一次反推,必将给深圳特别是深圳南部地区带来一次超能量的产城再发展的崛升机会,也提供了一次深港同频共进、融合发展的超级机遇。
我想,若把“深圳南”和“香港北”融合在一起,那将是什么概念?一个深港超级大都会的共融地带将卓然诞生!
NO.3
港深紧密互动圈/福田区:深港中轴脉络一以贯之
就在此刻,我们看到作为深圳城市中心的福田区的独特优势彰显出来了,其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中部地区南北呼应,形成深圳南与香港北全面对接中呈现的深港超级都会圈内南北中轴跨域直通的中轴主脉地带。
香港在北部都会区规划中提到了“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双城”就是香港和深圳,“三圈”由西向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西圈)、港深紧密互动圈(中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东圈)。这三圈从空间看,基本上涵盖了深港之间南北向的所有对接点:
西圈:主体向北与深圳湾对岸的深圳南山区、宝安区对接,有一个深圳湾口岸;
中圈:主体向北,其西段与深圳湾深圳河对岸的深圳福田区对接,东段与罗湖区对接,拥有福田、皇岗、罗湖、文锦渡及莲塘五大陆路口岸,形成占据深港之间约80%-90%的总交通流量,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东圈:主体向北与大鹏湾对岸的深圳盐田区、大鹏新区对接,有一个沙头角口岸。
无论从深港关系的历史脉络看,还是从双城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北部都会区的启动重心都必然在中圈,中圈也必然成为北部都会区的核心圈。其实,其名称早已界定清楚了:港深紧密互动圈。
而在北部都会区的中圈,其核心对应的正是深圳城市中心所在的福田区。
福田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被明确定位为城市中心,市政府就在福田中心区,这里也成为深圳的CBD。进入新世纪之后,这种城市中心定位成为福田主导性的城市功能和形象。
然而,2010年,国家在深圳南山区西部珠江入海口一带设立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由此引发了被称为“一路向西”的城市发展新浪潮,后来新的城市规划把深圳的城市中心定位为两个,即“前海中心”和“福田中心”。尽管新规划保留了福田的城市中心定位,然而在“一路向西”的强风吹拂下,福田的中心地位貌似有所滑落。
新确立的城市中心在很短时间内就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速度的“滑落”和“漂移”现象,这在国内外大城市里都是十分罕见的。上海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把浦西陆家嘴确定为城市CBD以来,浦西的城市中心城区地位一直在强化;广州也是在90年代开始建设位于天河的城市CBD珠江新城,天河区作为城市中心城区的地位也日益巩固;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它们的城市中心一经确定,中心城区地位也非常稳固。
唯有深圳,在城市中心仅仅被确定十多年后,就诞生了第二个城市中心,而且市场对后起之秀前海中心所在的南山区的关注度似乎逐渐超过了对福田区的关注度。
福田的城市中心城区地位真的改变了吗?当我登临这座位于福田南部的超高层大厦,向南瞭望对岸香港的时候,目力所及,都是香港前不久超强规划到的北部都会区地带,那一刻,我脑海里突然涌现出一种清晰的意识:福田在深圳的城市中心地位不但不会衰落,反而将大大扩张和加强!
原因非常简单,既往四十多年,深圳的高速成长无疑和身边的香港息息相关,深圳常常引以炫耀的一句话就是:毗邻香港,这让多少内地城市羡慕不已。尤其是福田,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与香港之间最便捷和最大流量的陆路连接优势、最密集的经济交往优势以及相比罗湖区更广阔的城市腹地优势,被确立为深圳的城市中心。
如今,香港北部地带即将发生巨变,尤其是位于北部都会区中央位置的港深紧密互动圈,将发挥更大的潜力,而这必然深刻影响与深圳河、深圳湾隔河隔湾相望的深圳,尤其是与港深紧密互动圈在南北中轴线上形成一脉、处于深圳南部中央位置的福田区,必将据此再次强势崛升,并再现其作为深圳城市中心的独特价值。
事实上,福田区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对其作为城市中心的巩固和提升。近年来,在纵贯香港中圈和深圳福田中轴线上的福田中心区,又新增了香蜜湖金融中心功能和国际交流中心功能,使得福田区的城市中心城区价值进一步彰显。
这条城市中轴线还伴有一个美名:香蜜湖山海生态通廊,从位于福田中心区、坐落着邓小平塑像的莲花山和西面的香蜜湖起步,向北可达梅林生态公园,向南可达皇岗公园以及新洲河河口生态公园,这条生态通廊以蓝绿为核心,营造了壮观的“山-湖-城-海”的复合景观,塑造了全新的城市中轴线模式。
那一刻,我真心佩服当年把福田认定为深圳城市中心的规划者们,因为,他们仿佛在三十年前就悟到了今天香港城市重心全方位北上并将与福田城市中轴地带无缝对接的发展大趋势!
NO.4
环湾中枢/福田南:深港融合价值跃现
如果说,深港关系因香港北部都会区横空出世即将深刻改变;如果说,深圳南部和香港北部将通过高密互动共享打造一个深港超级大都会的共融地带;如果说,深圳福田区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港深紧密互动圈(中圈)以深港中轴线形成双城密接地带,那么,这条中轴线在空间上直接对接的深港两侧的组合片区就构成双城密接地带的核心支点片区,其中深圳一侧是由深港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以及福田中轴线南部配套片区组成,我把它称为“福田南”,这里正在成为深港两地在中轴线深圳一侧实施战略对接的最前方。
为什么我把福田南片区称为“核心支点”?有三大原因:
其一,这里有深圳最高层级的科创战略布局。
福田南的核心产业定位是全球顶流科技创新,其中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经上升为国家级科技园区及国家战略,未来将导入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创新企业和产业,将在深港两地产业融合式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引领作用。
这个河套区域为什么能够吸引全球顶流科技人才和产出全球顶流科创成果?那是因为,这里成为深港两地各自优势可以无缝对接的最佳空间。香港五大世界ming校集中了数量众多的世界一流基础科学家,而深圳则拥有华为、中兴、比亚迪、大疆、腾讯等一大批以应用科学为基石的全球顶级科创公司,深港这种优势互补大格局在全中国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这无疑造就了河套区域极具国际科创竞争力的基础格局。
河套区域的深港科创大融合对于香港和深圳都太重要了!从香港看,这里将是解决香港“产业空心化”核心困局的关键地带,也成为未来香港经济及产业成长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地带;从深圳看,这里与深圳其他科技片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将吸纳大量直接来自香港乃至全球的顶流科技人才,为深圳高端人才和顶流科技的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从而硬核补齐深圳基础科学研发领域的短板。
可以想象,这个拥有河套超能科创力量的核心支点片区的发展在深港双方强力互动下,必然呈现深度交融合作的格局,必然有效提升双方的科技创新产能,必然联手在科技创新领域跃上世界顶流水平。
其二,这里是深圳城市中心地带三大生态廊道交汇点。
福田中轴线伴随着一条香蜜湖山海生态通廊,这条大通廊到了福田南部这个核心支点片区,又与深港两岸两大著名生态基地相连了,深圳一边是红树林国家候鸟保护基地,香港一边是米埔湿地公园,三大生态空间交融,蔚为壮观。
其三,这里是城市品质及价值最高的深港中轴和环湾中枢的交融地。
福田南由于北面的福田中心区和香蜜湖金融中心向南延伸,形成了福田中轴,并经福田南继续南下,跨越深圳河及深圳湾,与香港北部都会区中圈地带的核心项目新田科技城相连,组合为深港中轴,由此,福田南通过深港中轴得到极大的赋能。
与此同时,我们在福田南还惊喜地发现,这里还与另一条极为重要的深圳城市战略枢纽链——深圳湾环湾地带形成对接态势,这条环湾目前在深圳一侧已经建成深圳最具影响力、含金量最高的商务、商业、文化、居住空间,香港一侧也在北部都会区框架内强力推进规划和投资,未来将成为北部都会区的核心地带,而福田南就位于这条超级环湾的中心海岸带上,这使得福田南又拥有了“环湾中枢”的超级地位。
可以预见,在深港顶流科创实力布局、深圳城市中心三大生态通廊交汇、深港中轴与环湾中枢交融这三重超级能量相聚带动下,福田南的城市综合地位和片区经济文化价值必然稳健上升。
这正是我这次登楼南眺香港后有感而发,特别想要写下这篇文章的基础考量。我相信,香港的北都都会区就是深圳福田城市核心地位和价值再次崛升的超级机遇,尤其是深港两地地脉相连的福田南片区,必将在香港北部都会区崛起、城市最高层级科创布局、深港中轴与环湾中枢交融以及三大生态通廊围合中,集高端性的生态、科创、金融、经济、消费、文旅、人居等要素于一体,获得快速而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