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楼市大事
2024.9.11 10:58浏览:10351
东莞楼市大事
2024.9.11 10:58浏览:10351
近日,东莞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东莞滨海湾新区沙角半岛东部片区城市设计(草案)》(以下简称设计草案)的批前公示。
设计草案表示,沙角半岛东部片区结合开发实施需求对功能及形态进行局部优化,形成以“职住均衡”为导向的用地布局。
可以看到,东莞2号线经过沙角半岛东部片区的3个站点,滨海湾站、青创城站和港澳码头站,这里滨海湾站是枢纽站点,还将经过深茂铁路、赣深高铁南沙支线。
另外,设计草案还透漏了滨海湾高铁枢纽的设计要点,将有2台6线。
沙角半岛东部片区规划在东莞来说都是少有的高起点的整片规划,包括:
● 多所公园:站北高线公园、沙角市民公园、南湾中央公园、环湾生态公园、立体运动公园、海角电厂公园、环海单车绿廊;
● 多所体育馆:海潮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
● 多个地标建筑:“迎海之丘”、沙角之眼、沙角1989、沙角炮台&国潮新所;
● 多个码头:国际港澳码头、游艇码头;
● 多个产业集群:枢纽科研集群、智慧共享产业公地、站港商业综合体、国际青创谷、青年人才服务中心。
区位条件:
1、“黄金支点”———对接港澳的高质量战略宝地
黄金内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最新战略,将引领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滨海湾新区占据黄金内湾几何中心区位,是深莞惠、广佛肇两大都市圈交点,将成为东莞对接湾区资源的战略高地,引领东莞未来30年发展。
2、沙角半岛 ——滨海湾新区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在新区“一廊两轴三板块”的功能空间结构中, 沙角半岛定位综合服务中心,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体现都市魅力的 城市中轴线。
● 沙角半岛板块(滨海湾新区中心):定位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功能: • TOD 城市中心区 • 滨海宜居生活区 • 滨海湾中央农业公园 • 滨海总部走廊。
● 威远岛板块:定位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 交椅湾板块:定位产业共享中心。
发展定位:
● 站城共享:塑造“空间吸引力”
结合“山海城”空间特征,塑造多主题多功能空间,强化海城意向 ; 依托大型特色场馆、港澳码头、工业遗址等重要节点,通过创新事件体系与创新消费场景的构建,打造城市品牌流量引擎。
● 产城共创:激活“产业生命力”
通过“锁定前瞻领域、激发主体活力、促进区域协同、构建支援机制”等 多重策略,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生产服务、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方向,塑造片区发展核心驱动力。
产业空间布局:
一轴:总部经济创新轴
一带:缤纷文旅与生活消费服务带
多园区:智能智造科技园区
● 海城共生:构想“文化感染力”
以文塑城、以文兴产、以文聚人,以此手法赋能滨海湾新城市文明图景, 推动文明强市,吸引人才聚集;将海防历史、海洋文明与滨海湾构建展示和服务并举的全方位文化生态圈,联动诠释历史文明的新力量。
总体布局:城市设计框架
将山海生境注入城市发展,以水陆双枢驱动海城联结,塑造多元魅力片区, 形成“一轴、一带、四组团”联合发展的主体框架。
● 一轴:城市复合中轴
都市商务轴和创新生活轴共同构建的中央活力轴。
● 一带:滨海活力带
进一步强化海与城的空间关系,整合海岸空间与滨海节点,拓宽海城腹地, 营造连续滨海生活廊道。
● 四大核心功能组团:
北站 — 枢纽商务区、中城 — 青创乐活区、南湾 — 滨海客厅区、左岸 — 沙角艺文区。
重要片区及关键界面:
1、北站
以枢纽公园高效链接站南、站北,实现自然过渡,是公园融城的门户枢纽; 以交通枢纽为驱动,营造活力场景,打造城市品牌。
重点项目:滨海湾高铁枢纽,4.3公顷,2台6线。
目标定位交通枢纽 + 新区门户, 强调集约开发,以立体化站点TOD为核心,打造一体化的新型高铁枢纽及商务集群。
其他项目:枢纽科研集群、智慧共享产业公地、站港花园世界、站北高线公园、滨海湾站前广场、知识交流花园。
2、中城:
以沙角市民中心为核心,强化公园道两侧复合业态,塑造公园融城的多元街区形象;以开放空间串联知识服务、创新孵化与展示、社群交流等多功能空间。
重点项目:青创城站,轨道2号线站点。
目标定位:青创客厅 + 活力街区, 围绕站点TOD地区步行范围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分段植入多种功能, 为青创人群提供空间丰富,产品多样的的地下空间。
其他项目:国际青创谷、“东莞智造”创展聚落、沙角市民中心、青创体育公园、沙角市民公园、岭南风情水街、迎海之丘、烟火街巷。
3、南湾 · 左岸
南湾:港城相融 ——东莞面向国际的「湾区海上门户」。
左岸:活力滨海 ——多元娱乐的时尚风向标。
4、滨海湾大道
通过海城天际线及街道界面塑造城市形象展示空间。
标志性天际线:营造强引导性的视线通廊和地标烘托港澳码头的尽端形象。
绿荫景观大道:通过大疏(车道)大密(绿化景 观带)的空间效果强化滨海湾大道的门户形象地位。
商务活力建筑前区:塑造展示性街道界面、利用退线空间打造商务型活力前区,彰显片区商务品牌形象。
立体过街:立体过街设施串联两侧重要节点, 打造连续舒适的慢行过街体验。
5、磨碟河湿地公园
最大化景观视野,营造前低后高、错落有致的滨水天际线。
层次丰富的天际线:遵循前低后高、前疏后密的原则, 形成层次丰富的阶梯状天际线。
连续的步行网络:开放建筑退线区域,并与人行道、 绿化带、绿道等统筹考虑,扩大可使用的休闲活动空间。
轻盈通透、简洁大气 的片区风貌:结合湿地景观特征,融入浅滩、 瀑布、河流等设计要素,注重自然生态与人工艺术的结合;沿线绿化与设施兼顾景观性和实用性, 增加绿地的可参与性。
6、中心农业公园
通过前低后高的天际线及活力界面形塑城乡融合空间,注重生态景观的渗透性,营造城园融合的片区风貌。
前低后高的天际线:遵循前低后高、前疏后密的原则, 形成层次丰富的阶梯状天际线。
生态景观渗透性:通过建筑高度控制、预留景观及通风廊道等方式,引导农业景观向城市空间渗透。
城园融合的农业特色 风貌:注重农业生态与人工艺术的结合, 进行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增强生态景观的渗透性,展示沙角城 乡有机融合的一体化新风貌。
城市意象:
产城共创 ——逐级促进内湾区域及环节协同,实现创新要素服务补链强链,构建区域产业升级中心。
海城共生 ——八公里的滨海岸带将作为展现东莞未来滨海生活的魅力场景,构建人与海、海与城的活力链接纽带。
站城共享 ——强调滨海湾站和沙角城市功能的紧密结合,使得乘客一旦抵达就能直接进入城市的核心区域, 享受到城市的各种服务和便利。
规划系统:生态格局
依托场地既有生态肌理与水系脉络,构建“一环、双心、多廊” 场地蓝绿生态系统骨架,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规划系统:公园城市
构建三级公园体系,实现“5分钟见园”,结合海城公共空间廊道,锚固滨海湾“公园城市”的品质格局。
规划系统:活力滨海
结合南湾、左岸两大主题功能区细化五类海域空间使用场景;结合现状海堤条件,将生态安全、环境韧性、景观活力整合至滨海开放空间规划。
规划系统:高效交通
道路系统:优化路网,交通分流,进一步协调过境交通与到达交通调整前湾路线型,串联多种功能,打造滨海特色景观大道。
慢行体系:打造“主体网 + 特色网”的全域慢行网络,加快实现沙角片区慢行网络密度目标。
【东莞楼市大事】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