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媒体
2025.7.4 10:25浏览:833
资讯中心 媒体
2025.7.4 10:25浏览:833
来源:城市战争
作者:小鱼
6月30日,是深中通道开通一周年的日子,深圳、中山两座城市的官媒隔着珠江口,秀了一波恩爱。
通过深中大桥,深圳将自己的经济腹地首次拓展到广袤的珠江西岸,而中山GDP的排位也连升两级。
01
深中合作,如鱼得水
先是深圳发布推出《中山,你好!牵手一年了》的庆贺文章
23分钟后,中山发布回应了一篇《深圳,你好!牵手一年了》,除了个别词汇,两篇文章的内容几乎一摸一样,互为镜像👇
两篇推文同时提到:“深中CP”、“双向奔赴”、“从双城到同城”、“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总部”等关键词。
可见,深中合作的如鱼得水,溢于言表。
也有网友注意到,深中通道连接的是深圳、中山、广州(南沙)三座城市,为啥只见深中双城在互动,而不见南沙呢?
一方面,深中通道南沙支线是2024年10月30日开通的,比深中通道主线开通的时间晚了4个月,所以南沙与深圳的牵手还不到一年,也许是要等到今年10月30日的时候再互动?
另一方面,南沙与深圳的合作,滞后于中山,目前的合作成果还不够多,两地要建立亲密关系,仍需时日。
02
深圳人,快把中山的乳鸽吃完了
那么,深中通道开通一周年,成果如何?
首先是车流量的激增,来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深中通道通车满一周年,总车流量超过3155万车次,日均超过8.64万车次,约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五分之一。
日均8.64万车次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港珠澳大桥的5.6倍,与虎门大桥基本相当(限行货车与大客车),相当于南沙大桥的55%。
可见,“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的故事在大湾区再次上演。
第二个成果是深中同城化的显著提速,体现为深中医保享同城待遇、深中公积金互认互贷,以及735项业务“深中通办”。
另外,“深圳人到中山吃乳鸽”的话题,已成为一个网络热梗。
03
中山绝地反击,GDP排位已升两级
当然,最大成果还是中山经济的绝地反击。
中山经济起步较早,一度是“广东四小龙”之一,GDP总量曾仅次于广深佛莞,排名第五。
但从2010年开始,中山经济逐渐失速。2013年,中山GDP首次被惠州超过,从广东第五城,下滑至第六。
随后几年,中山经济持续低迷,GDP接连被茂名、珠海、江门、湛江四个城市反超。2022年可能是中山最失落的一年,这一年中山GDP居然被非珠城市——湛江反超,排名降至广东第十。
10年时间,中山从广东四小龙、全省第五大经济城市,跌至珠三角的倒数第二,令人唏嘘。
但从2023年开始,也许是深中通道的拉动效应提前兑现,中山开始绝地反击。这一年,中山GDP排名上升一位,排名广东第九。
2024年,中山GDP首次突破4000亿,达到4143亿元,名次再升一位,名列广东第八,距离第七名的江门只差67亿元,距离第六名的珠海只差336亿元。
也就是说,中山夺回“广东第六城”的机会是有的,但与第五城惠州还差2000多亿,这个不是短期内能赶上的。
可见,中山想回到“广东第五城”的巅峰,不太容易,毕竟惠州也是临深城市,不比中山的发展机遇差。
中山经济强势反弹,和深圳的产业转移息息相关,而这不仅归功于深中通道的带动,还离不开中山政府的服务意识。
在对接深圳企业方面,中山把自己的姿态放得非常低,工作效率非常高。
这两年去中山考察,就对中山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印象深刻,当地公务员的一句口头禅是 “绝对不能让深圳企业过来之后有落差感”。
04
中山有哪些本土知名企业?
面对深中通道这样的史诗级机遇,中山是懂得顺势而为的。
6月30日,就在深中通道开通一周年之际,中山还举行2025年全球招商大会,来自英国、俄罗斯、德国、新加坡等超20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位客商邀约参会,没想到中山号召力这么强。
据悉,此次招商大会现场签约项目198个,意向投资金额超千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近八成,以生物医药与健康、低空经济、储能、高端装备、光电光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为主。
值得一说的还有,从2023年~2025年,中山已连续三年招商引资破千亿元,说明中山的营商环境和进取精神都不错。
当然,除了拿来主义,作为曾经的广东四小龙,中山的民营经济一直不弱的。可能你不了解中山,但你一定听过这些品牌,洁柔、榄菊、华帝厨卫、厨邦、完美、奥马冰箱、曼秀雷敦等等都来自中山。
看头部企业的话。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胡润中国500强》榜单,列出了中国500强非国有企业,中山共有3家企业上榜:
中山的华利集团排名第137位,这家企业主要从事运动鞋的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是全球领先的运动鞋专业制造商;
中山的康方生物排名第203位,这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全球病人可负担的创新抗体新药于一体的生物制药公司,2020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该企业多款药物已被纳入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
中山的明阳智能排名第458位,该公司业务涵盖风、光、储、氢等清洁能源开发运营、高端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以及工程技术服务领域,位居中国企业500强和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前列,是国内领先、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慧能源企业,在全球海上风电领域创新排名第一。2024年,明阳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排名全国第一。
据报道,在我国39个工业大类中,中山有33个。中山还拥有38个国家产业基地、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总的来说,制造业底蕴十分深厚。
05
深圳对中山,有着再造之恩?
纵览全球城市发展史,桥梁都扮演着“路通财通”的关键先生,很多城市的命运因为一座关键的大桥而改变。
正如布鲁克林大桥让纽约的发展正式跨过东河,英法海底隧道让欧洲进入一体化时代,东京湾跨海大桥则把被海湾相隔的神奈川和千叶县连接,让东京迈入2000万人口的大都市圈。
在中国,南浦大桥让上海进入浦东时间,猎德大桥让广州进入琶洲时间,港珠澳大桥实现了香港特区与珠江西岸的历史性连接。
深中通道的开通,对中山这座小城来说,几乎可以说是“再造之恩”。
中山地处珠江口西岸,拥有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但城市能级与发展水平,在珠三角地区均不太起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大哥带。
中山不像佛山有临近广州的优势,不像东莞、惠州临近深圳,也不像珠海临近澳门,可以说,广深港澳四个核心城市一个都不靠。
“四不靠”的地理位置,让中山的天花板比较低,难以发展为大城市。
在此意义上,深中通道的开通,堪称神来之笔,让中山从一个偏安一隅的珠西小城瞬间变成“临深城市”。
正因为如此,中山的城市禀赋、城市功能都将发生一个本质性变化。
而对深圳而言,如果没有深中通道,深圳可能继续会“困”在珠江东岸,而有了深中通道,瞬间豁然开朗,有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所以,对眺望珠江西岸已久的深圳来说,深中通道的建成,确实有一种“突围成功”的意味。
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说中山需要深圳,不如说深圳更需要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