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找房 让你置业更轻松 App打开
买房情报群-一个聊房子的微信群 申请入群

房地产为什么这么重要?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媒体

2025.7.5 09:50浏览:1160

来源:朱罗纪


关于房价,时至今日,都存在大量无效的争论。


典型者是,你说:如果任由房地产这样崩塌,那么国民会变得贫穷,并且社会会更加的不平等。就会有人反驳:以前的高房价,我也没捞到好,崩了最好。


这不是讨论,也无意义。


熟悉我的老粉应当知道,我从来无意于为“高房价”辩护,房地产本身是有周期的,规律来了谁也挡不住。但如果根子上对房地产的本质认识错了,那么,下一场房地产机会来了,你还是抓不住,而且,全社会所付出的最终代价,比你想象得大多了。


面对这样的大变局,我认为还是有必要从历史与认知的角度探讨一个问题:房地产为什么重要?尤其对中国人而言。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你可以见到有非常多的学者、机构会这样讲:房地产长期占固投比重高达20%、连带上下游产业多达600多个、房地产一头牵着消费一头牵着投资、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收入……很多很多,我自己也讲过。


但这些我们可以都归为“宏大叙事”之列,是站在“肉食者”/家庭的视角来去“分析”房地产,我们可以从“草食者”的视角来讲一讲,也许能够让帮助许多人厘清基本认知。


首先,从历史的纵深角度看,一般家庭真正需要关心的财务问题只有一个:抗通胀。通胀的本质就是强制征税,合法地削减你的财产价值。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全球央行都以“温和通胀”作为货币政策施政目标——美联储是以CPI2%作为目标、中国央行是以3%作为目标。大家都不愿意接受高通胀(像2022年欧洲那样),但是绝不愿意通缩!日本为了把国家从通缩泥潭里拉出来,花了30年,现在才勉强说看到了曙光。不要小看那每年3%的通胀率,24年之后你起初的1万块就相当于届时的5000块,贬了一半。


但请注意:中国一般家庭在城市化重启以来,唯一的抗通胀手段,就是房地产,没有别个


更远的历史不需要讲,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都是一个极少有“持续性老钱”的社会,频繁的战乱与运动,经常搞得民不聊生,社会不断从零重启。老百姓食不果腹,谈不上什么想着抗通胀的事儿。尤其在那个十年,传统历史里能够抗通胀的金银玉软全部充公,你多养几只老母鸡都可能是“挖社会主义墙角”,自然也不存在什么财富了。1980年代城市化重启之际,中国的普通家庭基本上“两手空空”,毫无“财产性收入”,从头再来。


那之后,房地产就变成了一般家庭唯一的抗通胀手段。促成这个有三个原因,一是城市化,大量的人口聚集到了城市,城市人口占比从当时的不到20%升到了目前的67%;二是市场化,把房地产产权给了老百姓,事实上私产化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三是我们的股票市场不成功,这是和发达经济体非常不同的地方(当然,即便是发达经济体,房地产也是唯二重要的“财富储钱罐”)。


这就是过去40年发生在每个家庭身上的故事。和你的父辈对比一下,就很明了。假如你的父亲户口在农村,又恰好在某个远离城市化的穷乡僻壤,那么,十有八九,你大学毕业之前你全家的财富也就是一块“名义上给你们住的宅基地”,那块地现在价值可能也就5-6万块,你要在上面盖房子则要花上20-30万。简言之,你父亲只能打工但没财产。继而,如果你很幸运考上了大学,你就会发现他把宅基地“转卖”了都够呛供得起你。那之后,假如你在城市里买了一套房子,又恰好在北上广深或省会城市,那么,即便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下,你没了工作,最差你变卖家产租房住,你发现全家人也可以过得不错,你的生活质量还是比你的父辈好。


事实就是这样,房子,是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绝大多数家庭唯一的抗通胀手段。


其次,从各类财产横向对比的角度看,答案还是一样:房地产是唯一的中国一般家庭能够“不学以能”的抗通胀手段。


横跨人类历史,所谓的“财产性收入”翻来覆去不过就那几样:黄金白银、古玩字画、土地房产、有价证券(股票基金债券)……。简化一下,一般家庭能够接触到的就是:黄金、股票、房地产


你会看到,所有的财产门类里面,一般家庭首选的就是房地产。不是中国如此,全球都如此,也不是现在如此,历史都如此。

如果你想确立对房地产的正确认知方便自己未来做对决策,就需要弄明白这个背后的逻辑。


答案是:只有房地产,同时拥有所有的优点


黄金非常美好,金灿灿沉甸甸的,看着就很富贵逼人,是经过历史长河冲刷留下的全球通用的抗通胀佳品,人类爱黄金可不比爱土地浅。但黄金的缺陷也实在很多,它必须要有一个存放地,还需要你看着;一般情况下你还没办法买很多;最重要的一点,黄金不能创造现金流,它是非生息的资产。如果你需要现金,你只能变卖,不能出租黄金。


股票实际上回报率要比房地产好,在好的股票面前,房地产根本不是个儿。比如英伟达,2023年至今,2年半涨了10倍。所以,你会看到,那些股票操作得好的人,是不怎么买房子的(房地产在他整体资产里的占比低),看不上,不愿意把太多资金放到房地产这个超长周期的资产上来。但是股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需要能力。不管是A股还是美股还是欧股,都一样。股市的周期性调整太频繁、太剧烈了,涨的时候能涨上天,但是转头跌的时候也可能直接腰斩。人们一直非常看好的股王茅台、腾讯,你往前翻翻。腾讯2021-2022最大跌幅75%,茅台加上这一次,历史上一共有4次大回撤了,我记得有3次是腰斩级别的。英伟达也一样,1-4月最大跌幅43%。你投的钱不对(比如是短钱,或是贷款),你的水平不行,你的性格不稳,你可能随时都被埋了。所以,玩股市,没有纪律经常要上天台的。


房地产有没有缺点?当然有,房地产的缺点也很大,不可移动、流动性差、非标化、自带杠杆配资,还有一个,势大力沉,跌了你拉不起来。但是,房地产成为一般家庭的首选配置、自然配置,有其强大的底层逻辑


第一,房地产天然兼具使用和投资属性。它是一堆砖头,就算跌光了,你可以住,遮风挡雨,自己的产权,如果你是学区房,还可以给小孩读到好的学校,“学区房”在全球都一样,这是只有房地产才有的社会属性。这一点股票做不到,人们进股市就是为了赚钱,但是在绝大部分周期里,买房子的人里面投资占比都在30%以下,只有极少数情况下(1年里的某几个个月,投资/投机客占比才会到60-70%)。同时,它能出租收息,能创造现金流,你不住了可以租出去,这一点黄金做不到。哪怕是今天这样的大跌局面,如果你没有贷款,其实也可以完全不用理会,安安稳稳当个收租公/收租婆,都是非常美的事情。


第二,房地产拥有非常好的稳定性。虽然在今天的大跌局下,我还是要强调这一点:房地产其实很稳当。像今天我们看到中国房地产大跌的态势,在你一生中也就只有这一次,不会有第二次。我的意思是,房地产“崩盘”这样的事情,是少数,一个经济体房地产可以称得上崩盘的次数,1-2次。但股市崩盘,很常见,双掌都难数得过来。大部分年份里,房地产其实都是上下不过5%-10%的回调,然后再升得更高。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如果你研究全球各国的房地产历史,就会明白:这是大周期结束了。那些历史上曾经展开高速城市化的经济体,普遍都是:房地产有且只有一次大周期,大周期结束了之后就没有了,就是小周期了。并且,在大周期结束之后,房地产处理不好就会不免于垮塌。但请记住,它是极少数,尽管财富的毁灭性很强(为什么强,恰恰说明了它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财富之母)。


第三,房地产几乎不需要学习。上面说了,股市你操作的好,回报比房地产好,但是股市需要能力圈,至少你得会看个PE、三张表什么的吧。而房地产的入门很低、很浅显,你不需要懂太多就可以买到一套自己很适合的房产,它几乎是一个“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的行业,它需要的专业知识之少,可能仅次于黄金。这个行业太古老了,不要觉得它有什么高深的学问,大部分情况下,你使用常识就能搞个七七八八。


这些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家庭会首选把财富配置在房地产上,这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故事,其间有经济路径选择的使然,但核心因素还是房地产本身所固有的优点,令千千万万的家庭觉得,综合权衡之下,把钱放到房地产上面,会更安全、更安心。


正是上面纵横两个缘故,有历史的缘故,有同类比较的缘故,有市场化的缘故,但统归的结果是:房地产最终成了中国家庭过去这几十年来几乎唯一的选择。通过房地产,中国很多家庭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财产”这个东西,并且实现了跑赢通胀的目标,让全家人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得到了提升。而相应的,他们对于国家、对于城市、对于社区的自豪感、归属感,也都自然而然的与日俱增。


即是说,绝大部分一般家庭,每天发生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实际上都是建基于那一套房子之上。这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和正视的事实,我们的发展还没有到达那种“天下大同、都是老钱”的地步,房子在今天的历史阶段,扮演的其实是一个家庭财富的基石角色。


这是为什么当这座基石在过去这几年发生了大动摇,每个家庭的大厦就变得非常不稳当的原因。房价高或者低、涨或者跌,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而是“房子作为一个家庭财富的储钱罐”的功能和信念,不能被毁掉。这个如果毁掉,不仅是对于现在的那些房奴者是一个悲剧,对于未来的买房者也将是一个悲剧——这解释了他们为什么不接盘。如果房子都不再安全,一般家庭就会缺少最重要的财富储钱罐。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懂一点经济知识:你是绝不能一直靠“勤奋工作 努力赚钱 存银行”,去储存财富的,那个长周期跑下来,比房地产更不靠谱。


这个基石没有了,普通的家庭,首先会变穷,一定会变穷,变得更穷,因为你只能靠自己双手打拼获取收入,而再没有一个储钱罐可以帮你让收入增值,相信我,你根本打不赢市场,别犟种,你试试看;其次,社会会更加的不平等,因为权贵阶层会比你想象的有更多管道赚钱,只是未来你看不到了,就像以前你看不到就以为社会“很平等”一样。


这是我为什么担忧的缘故,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坚定坚决的捍卫市场化的缘故。


查看更多同标签文章

深圳要闻

9块9速购服务

9.9情报群-聊房子的微信群

买不买?买哪里?

听听大家怎么说?

9块9速购服务 申请入群 >
首页 暂不支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