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宅珠三角
2025.8.20 11:35浏览:1643
米宅珠三角
2025.8.20 11:35浏览:1643
2024年,全国人口减少了139万,房地产投资也接近终局,在人口下降+地产失速的负面笼罩下,哪些城市仍保持着相对强劲的人口吸引力?
2024年全国260城人口变化排名表
人口增长第一的城市,竟然是贵阳,全年增长19.96万。
人口增长第二的城市,是深圳,全年增长19.94万。被北上碾压,被蓉杭追赶的深圳,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吸引力。
人口增长第三的城市,是广州,全年增长15.1万。快要掉出一线的广州,仍然被选择用脚投票。
第四到第六名,分别是:
合肥,14.9万
长沙,10.34万
南昌,10.22万
这三个普通省会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竟然力压了一众强二线。
几个强二线的排名和增长分别是:
第7名,杭州,10.2万
第15名,成都,7.1万
第25名,武汉,3.51万
第31名,苏州,2.9万
第35名,厦门,2.3万
最被看好的强二线城市,人口竞争优势在集体下降。
还有北京和上海。
北京负增长2.6万,上海负增长7.19万,原因是特大城市对人口的疏解,有一定的政治因素,不能单从经济因素上衡量。
普通二线省会普遍表现优秀:
第9名,西安,8.94万
第13名,郑州,7.8万
第14名,济南,7.8万
第17名,太原,6.03万
第23名,沈阳,3.9万
第24名,呼和浩特,3.53万
对比普二线和弱二线,强二线城市对人品迁移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了。
导致这个变化的最大原因,还是房地产。
强二线仍然很好,房价也跌了不少,但对比弱二线是太贵了。
郑州和太原,一万一平就能买到中心区的房子,换到杭州和苏州,同样的位置需要四万,成都需要三万,买房难度天差地别。
除了买房困难,还有投资属性,全国房子都在下跌,总价越高反而跌的越多。
弱二线被强二线压着打了好多年之后,终于扳回一局。
再看对人口吸引力最强的省份。
第一是广东,人口总增量74万;第二是浙江,人口总增量43万。
第三名理论上应该是富庶的江苏,但是江苏的人口增量只有11万,连前五都没进,散装江苏名不虚传。
人口增量第三的省份是新疆,全年人口增长24.8万。
主要原因是:
1、少数民族生育率高
2、援疆政策吸引劳动力迁移
3、零门槛落户政策
4、基建投资带动建筑业人口流入
结合260城的人口变化统计表,和300城常住人口增量变化图
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1、东北仍是人口流出大省,只有沈阳和大连实现了人口正增长。
2、四个一线城市,北上控制人口,深广仍有强劲的吸引力。
3、人口增长最快的二线城市,从东南沿海的富裕城市和内陆的强二线,变成了东南沿海内围省份的省会,贵阳、合肥、长沙、南昌分列增量的前六,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说明大家对迁居的城市,开始在房价和发展中寻找平衡,既不想要强二线的高房价,又不想要渐次衰退的北方,最终选择的结果,就是离发达区域更近的省会城市。
4、人口迁移的两个主流方向仍然是:北向南迁,小城市向省会和大城市迁。
5、西部表现出极大的稳定性,整体人口不增不减,本地人不离开,外地人不进去。
按照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全国会分为北、南、西三大板块。
南方人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富裕。
北方人口逐渐减少,整体发展趋缓,东北可能成为铁锈地带。
西部自成一体,融合少变化慢,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