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 地产
2025.8.25 09:41浏览:717
李宇嘉 地产
2025.8.25 09:41浏览:717
2025年已过大半,真正称得上“网红城市”的,天门算一个。
各地生育率屡提不振的情况下,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天门市,这么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内陆城市,2024年出生人口暴增了17%,在全国一骑绝尘,一举扭转了出生人口连续6年滑坡的颓势。
2025年上半年,天门市人口反弹态势依旧良好,1-6月新生儿数量为3756人,同比增长5.6%。
如果说天门有什么诀窍的话,“钱给到位”当然是一个:
但也绝非“给钱”这么简单。再说,这个GDP不足千亿的城市,也不可能投入巨资“催生”。天门人口出生率反弹,最大看点就是聚焦育龄女性的痛点,将生育养育和居住、就业统筹考虑。
简单来讲,不是给了钱,站在边上加油鼓劲,“赶快生娃,我看好你”!而是将生育这个环节,放到家庭可持续的生活链条、小孩养育教育的全周期、宝妈稳定的职业预期等大环境下看待。
即便是从“给钱”的门类来看,也不单单是“生娃就给钱、不生就不给”这么功利的视角,而是解决结婚、居住、生育、养育、职业的全链条成本,消除顾虑。简单讲,生育意愿较低,不只是顾虑生孩子的各种成本,而是对房子、孩子、就业及未来预期不佳,本能的收缩在生育上的体现。
比如,预防性储蓄,挂牌售卖二手住房,“由买转租”,减少旅行、研学等不必要的支出。有人说是“消费降级”,其实并不全是。因为,之前资产繁荣时所谓的消费升级本来就不正常。另外,这种收缩,不仅是收入缩水而驱使,更是就业、收入各种负面报道,导致从心理到行为上的收缩。
因此,无论是鼓励生育,还是鼓励消费、文旅,亦或鼓励大家买房,都不能单独考虑某一个环节。
在鼓励生育上,天门在“给钱”上就做出降低全链条成本的暖心安排:
比如,将二孩6万元(三孩12万元)购房补贴、农民进城6万元购房补贴、结婚6万元购房补贴都算上,对于房价仅仅4000-5000元/平米的天门来说,这就相当于“生娃送首付”了。
还不止于此,比如天门还推出了“五个一”服务:即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成员不出医院,即可办理一张出生医学证明、一个户口簿,获得一个生育红包、一张购房认购券、一张生育补贴银行卡。
更让人动容的是,天门市为生二孩、三孩的妈妈量身定做了职称评定规则:优先申报评审、缩短申报年限、量化打分加分……为“宝妈”驰骋职场大开“绿灯”。另外,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天门30所公办园开设托育班65个,提供了1200多个托位,入托对象是2至3岁幼儿。这样,就把前端的房子、生育,后端的教育、宝妈的工作等,串联起来一并解决了。
复盘日本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市场崩盘,尽管有货币政策、官方决策和应对等方面失误等因素,但低生育率和年轻人口短缺,绝对是“失去30年”的一个灰犀牛。我国楼市经过4年的急速“挤泡沫”后,开始进入探底、寻底的过程。能否从探底到触底,人口因素至关重要。
在房子足够多,甚至过剩的情况下,若“老龄化、少子化”愈演愈烈,整个消费就愈加低迷。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工作和收入。消费不好,就业难有起色,上面讲的这种全链条收缩就很难缓解。
楼市从探底到触底的难度就很大。
这就是大家口中的预期不好,这个预期并非只是“买涨不买跌”。
进入下半年,楼市之所以再次下行,并非是楼市本身什么大变故,而是上面讲的这个逻辑在发酵。
人口本来是一个慢变量,但“少子化、老龄化”加快,人口变成“快变量”。在它面前,房子越来越渺小。有了人,就有未来,留得青山在不拍没柴烧。这个高站位,正在被接受。天门诚意满满、暖意浓浓的“催娃”案例是一个缩影。“生孩子,送首付”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普遍现象。
对有些城市,即便是“生孩子、送房子”,这样的政策都不为过。有了人,特别是生了娃,就会激发最大额度、最持续的消费,这是城市活力的来源,也是修复经济基本面的最佳切入点。
很简单,有了娃,必然要诉求稳定的居所,哪怕是租房。这样,不管是围绕孩子教育和升学,还是围绕居住生活的日常消费,就会活跃起来,尽管单价可能不像卖房子那么大、那么烹油烈火,但细水长流(也叫做“稳定”)是可以保障的。有了这样的消费,城市的就业氛围就会升腾起来。
这样,不管是以旧换新也好、消费和文旅也好、住房消费也好,都有了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前面讲的收缩的情绪、集体的行动,就会慢慢消解和冰融。这样,政策“短命性”的问题就缓解了。
对楼市来说,告别长达4年的极速下跌后,能否摆脱日本式的“漫长阴跌”,下一步的政策选择,关键是模式。如果还盯着楼市本身,挖苦心思地想“还有什么大招”,必然陷入无解的困境中。正确的选择是,“跳出楼市看楼市”,回到人本身。综合解决人的痛点,迂回实现政策目的。
国家所讲的,提高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做到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