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媒体
2025.9.19 15:31浏览:1487
资讯中心 媒体
2025.9.19 15:31浏览:1487
来源:泽平宏观展望 文:泽平宏观团队
9月18日凌晨,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
核心观点:
1、时隔9个月,美联储首次重启降息。本次降息25bp,幅度适中,属于“风险管理式降息”。美联储关注重点转向就业,但通胀水平仍略高,因此这是针对劳动力市场放缓问题的一项“风险管理式降息”,没有必要激进调整利率和持续性降息。
2、本次降息对全球股票、黄金、商品等大类资产利好,但由于市场已提前充分定价25bp的预期,短期影响有限。截至收盘,道指上涨0.57%,标普500指数下跌0.1%,纳指下跌0.33%。
3、美联储对经济预期乐观,我们认为美国经济隐忧不容忽视,核心通胀仍然坚挺、总需求放缓、企业投资疲软、政府债务与美联储独立性存在冲突,关税造成的通胀压力干扰美联储判断,预计美联储货币政策将处于预防式降息状态。
4、今年或仍有5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预计降息2次,对应2025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3.6%,但后续降息路径有分歧。
5、伴随美联储降息,国内政策空间打开、利好人民币汇率,为逆周期调节创造条件。8月中国经济延续放缓,以旧换新对消费的带动效应减弱、出口持续放缓、投资大幅下滑、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自7月以来转负且降幅进一步扩大、房地产还在持续探底,后续政策加力必要性上升。
中国经济潜力大,只要全力拼经济,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则东升西降和信心牛可期。
1 关注9月FOMC会议四大要点
一是,美联储关注重点转向就业。声明认为,就业已经放缓(Job gains have slowed),且就业的下行风险已经上升(downside risks to employment have risen)。随后,鲍威尔在发言中强调,移民减少和劳动力参与率下降是就业放缓的主要原因,且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同时放缓的市场状况是不寻常的(the marked slowing in both the supply of and demand for workers is unusual)。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似乎低于维持失业率所需的“平衡”状态。
二是,关税已经传导至物价,美联储不会让一次性的物价上涨演变成持续的通胀问题。从鲍威尔整体表述看,通胀并非当前重点,仅强调通胀保持略高水平(somewhat elevated)。经济放缓主要表现为消费者支出回落(The moderation in growth largely reflects a slowdown in consumer spending)。关税是通胀反弹的主要原因,商品通胀有所回升(inflation for goods has picked up),服务通胀温和回落(disinflation appears to be continuing for services)。
三是,风险管理式降息25bp,今年仍有5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鲍威尔在记者采访会上表示,此次是针对劳动力市场放缓问题的一项“风险管理式降息”,旨在降低利率提振就业市场,没有必要激进调整利率。此次投票中,美联储官员意见再次出现分化,11名官员同意降息25bp,特朗普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投出反对票、支持降息50bp。
点阵图显示,10月和12月各降息1次,对应2025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3.6%,但后续降息路径有分歧。美联储19位官员中,有1位官员认为2025年应加息1次,有6位官员认为年内不再调整,即降息25bp;有2位官员认为应再降息25bp,累计降息50bp;有9位官员认为再降息50bp,累计降息75bp;有一位官员认为年内联邦基金利率应降至3.0%以下。截至目前,CME数据显示10月、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分别为88.7%和83.7%。
四是,美联储对经济预期乐观,上调GDP预测,维持6月通胀和失业率预测不变,下调联邦中性利率。9月经济预测摘要(SEP)中,2025年GDP预测值1.6%,前值1.4%;失业率、PCE、核心PCE预测值分别为4.5%、3.0%和3.1%。此外,2026、2027年GDP预测值均上调0.1%至1.8%和1.9%,意味着美联储对经济预期接近不着硬陆情形。
2 原因:劳动力市场供需双降,降息提振就业
今年以来,美国宏观环境较以往更为复杂,上半年温和扩张,GDP同比增长1.2%;二季度GDP环比折年3.0%,较一季度的-0.5%明显回升。但伴随着移民政策收紧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面临供需双降,去通胀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停滞。具体来看,
劳动力市场虽未失速,但降温趋势已明确。8月新增非农就业2.2万人,远低于预期的7.5万人。其中,商品生产新增就业减少2.5万人,服务生产新增就业6.3万人、较上月减少1.2万人,政府新增就业减少1.6万人。
商品生产方面,采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连续四个月负增长,其中,制造业耐用品降幅明显,新增就业减少1.9万人。服务生产方面,受特朗普政府减少医疗资助的影响,教育和保健服务新增就业4.6万人、环比减少3.1万人,其中医疗保健和社会救助服务环比减少2.48万人;受关税影响,批发业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连续三个月负增长,8月减少1.1万人。政府方面,特朗普裁员计划已导致联邦政府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净减少9.7万人,州政府累计净减少3.1万人,地方政府受影响较小。
永久性失业人数远超疫情前水平。8月失业率(U3)为4.3%,环比上行0.1个百分点,为2021年以来高点,广泛衡量就业市场情况的U6失业率指标小幅上行0.2个百分点至8.1%;8月失业27周及以上人口占比已升至25.7%;劳动参与率62.3%,平均时薪36.53美元,环比增长0.27%。
从失业人数结构来看,暂时性失业走弱,为88.6万人,较上月减少0.54万人;非暂时性失业人数较上月增长0.87万人至225.2万人,其中永久性失业人数突破192.5万人,远超疫情前水平。纽约联储数据显示,8月求职期望(失业后三个月内找到工作)大幅下降5.8个百分点44.9%,是调查开始以来的最低读数。
通胀回升,核心通胀坚挺。7月美国核心PCE同比2.9%,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8月美国CPI同比2.9%,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3.1%,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环比0.3%,持平上月。
分项看,上涨项目集中在食品、服装、住房;能源和交通运输同比上升,主因去年低基数;医疗、保健娱乐 、教育与通信价格同比增速放缓。其中,食品、服装上涨与关税推升进口成本和库存调整有关,8月食品、服装同比分别为3.2%、0.3%,较上月分别增加0.3、0.4个百分点。住房略有上涨,住房、主要居所租金同比分别为4.0%和3.5%,较上月增加0.1和0个百分点。
剔除物价后实际零售增长较慢。8月美国零售环比0.6%,核心零售环比0.7%。高收入家庭及开学季期间的采购是推动零售增长的主要动力,收入分布最高的10%的消费者在第二季度占总支出的49.2%,创下198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低收入家庭在生活成本和薪资增速放缓中仍面临显著压力。9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降从58.2%大幅下滑至55.4%,1年期通胀预期为4.8%。
3 影响:国内政策空间打开、利好人民币汇率
本次降息对全球股票、黄金、商品等大类资产利好,但由于市场已提前充分定价25bp的预期,短期影响有限。截至收盘,道指上涨0.57%,标普500指数下跌0.1%,纳指下跌0.33%。
伴随美联储降息,国内政策空间打开、利好人民币汇率,为逆周期调节创造条件。8月中国经济延续放缓,以旧换新对消费的带动效应减弱、出口持续放缓、投资大幅下滑、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自7月以来转负且降幅进一步扩大、房地产还在持续探底,后续政策加力必要性上升。随着近期利率调整、政府债发行成本上升,央行可能重启国债购买以释放流动性。
中国经济潜力大,只要全力拼经济,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则东升西降和信心牛可期。三大抓手是全力拼经济、住房收储保障银行和新基建,具体有八大措施:
一是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加快财政支出力度,扩张各类专项债和特别国债使用范围,兜底民生,大力度化债,为企业纾困;
二是持续多轮降息降准,扩大再贷款投放,尤其是重点推动利率工具的下调与流动性的前瞻性投放;
三是提振消费,发放1万亿元消费券、改善居民消费能力;
四是从稳住楼市升级到提振楼市,组建5万亿以上的大型住房保障银行收储;
五是鼓励生育,投放3–5万亿元生育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六是主动提升汇率机制灵活性与本币结算比重,以提升整体抗冲击能力;
七是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八是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相关举措,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4 展望:美国居民收入预期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加剧就业市场下行风险
美联储面临通胀回升和就业疲软的两难局面。一是关税将在今年或明年内传导至价格,核心通胀粘性较强;二是移民政策收紧、总需求疲软,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弱。未来降息时间、幅度将根据数据“边降边看”。
一是,居民收入预期减弱,债务负担加重,总需求不足。居民消费信心下滑、实际购买力趋弱,就业市场走弱、薪资增速放缓削弱后续消费扩张空间。截至6月30日,美国信用卡90天以上贷款拖欠率升至12.7%,接近2008年次贷危机时水平;7月可支配收入环比仅0.2%,5月和6月分别为-0.7%、0%;薪资增速持续放缓,8月非农平均时薪环比0.27%,低于物价增速;私营部门非农和非管理人员平均时薪同比3.9%、亚特兰大联储薪资增长指数3个月移动平均为4.1,均为2022年以来最低。
二是,批发商、零售商面临需求疲软和关税的双重挤压,短期内无法通过涨价将高关税成本转嫁至消费者,而压制利润进一步约束企业扩张意愿。
二季度,经存货计价和资本消耗调整美国企业利润环比1.67%,而同期五年均值4.3%,也低于十年均值1.69%。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德克萨斯州商业前景调查8月份调查了331名德克萨斯州企业高管关于需求预期、定价能力和关税影响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仅将成本上涨部分转嫁给消费者,制造商中有24%将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零售商中只有15%。在定价上,近一半的企业报告称,由于关税上调,投入成本增加,27%的企业报告销售价格上涨;近40%的企业表示利润率受到挤压。
在关税影响上,受访企业中,48%表示今年受到关税上调的负面影响,其中,制造业受影响最为严重,超过70%的企业表示受到负面影响;其次是零售业,约60%的企业表示受到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