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找房 让你置业更轻松 App打开
买房情报群-一个聊房子的微信群 申请入群

2017年新房预告:百余个全新盘入市

咚咚牛浩思

咚咚牛浩思 牛浩思

2016.12.28 11:38浏览:29633

又是一年年终时,时间一晃而过。热度不凡的深圳楼市,终于在普国同庆之下,开启了新一轮的调控政策。


因此,跟去年刺激,暴涨,恐慌,分化……情节跌宕,如火如荼的景象相比,今年的分水岭格外鲜明。


这与2014年经历的年初骤冷到“930新政”回温极其类似,只不过2016年是从“延续火热”到“104新政”后瞬时冰封。


显而易见,造成楼市冷热交替的触发器,是上层建筑主导下的政策调控。而一些所谓的预言,是不足凭信的。


那么,在严控之下,明年的深圳楼市会出现哪番景象呢?2017年又有哪些新房可能入市?


坦白说,老牛依然认为,深圳的城市基本面在国内名列前茅,短暂的调控,并不会打破城市生长的态势。在选择观望之时,不要错过了值得关注的项目。


首先回顾下2016年深圳新房市场的两个重要的指标,供应和成交情况。


1.供应量分析


根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的监测,截止至12月1日,2016年深圳共有398.75万㎡新房住宅获得预售许可证,比去年减少了40.12%。而新房住宅成交了401.08万㎡,比去年减少了39.77%。


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两点。1,仅从新增供应和实际成交来看,目前市场价格,有效购买力的供需基本平衡;2,今年无论是新增供应还是成交,都比去年大幅减少,并且幅度均为40%左右。


也就是说,从这两年的新房住宅供需来看,整体达到均衡态势,供需的基本面没有彻底转变,新房住宅库存依然稳定在两年前的水平。


具体来看,上半年深圳共批准预售住宅221.70万㎡,同比减少19.9%;共成交新房242.95万㎡,同比减少22.8%。


而下半年(截止至12月26日),新增供应明显缩量,仅新批预售177.05万㎡。传统的“金九银十”只延续了一半,9月共有12个新房住宅取得预售入市资格,与4月的量一样。


全年预售面积达到了近5年来的新低,同比2015年减少了40.92%。



在全国地王频出,重点二线城市疯狂跳涨之下,大家恐慌10月后深圳房价或再现2015年翘尾行情之时,新政便立即给了市场一盆冷水,10月份出现零预售审批。


各区新批预售数据来看,龙岗区是*的供应大户,占全年新增预售的38%。供应套数16608套,占全市新增供应套数的37.87%。

往年龙岗、宝安双线齐发的局面不在,转为龙岗一枝独秀。宝安区甚至还不是供应的第二主力(按传统口径,大宝安占比近30%),南山蹿到了第二供应的位置,新增预售面积占比达到21%。但新增套数仅占14.28%,套均面积约150㎡,不仅是市区3区市场的主要供应力量,也是深圳新房豪宅市场的主力战场。今年入市的半岛城邦三期、天鹅湖、香山里、双玺三期等项目,均是8万/㎡以上的项目。


另外,我们在去年提到过,深圳外围片区比如观澜、松岗、坪山等区域新增供应开始活跃,今年这类区域的活跃已经成为常态,光明、坪山等区域供应保持稳定,两区合计占比达11%。



土地供应方面,今年公开拍卖成交了4宗住宅用地,跟去年持平,其中有2块是限价房,未来的供应主力以城市更新为主。

12月份以来,我们也发现土地整备工作密度非常高。但周期较长和投入成本较高,而且新增的供应也比较有限,新增面积短期难以对供需关系形成有效改善。 



2.新房成交均价分析


跟去年阶梯式上升不同,今年的新房均价走势先扬后波动,上半年一路上扬,下半年波动上涨。尽管中途也出现了“325”调控,提高社保等购买门槛,但在市场上升的惯性面前,只不过是温柔一击。


根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的监测数据显示,年初深圳新房均价为4.65万/㎡,半年后的6月,录得数据为6.17万/㎡,达到年度月均价格的*点。


此后,新房均价上下波动,整个下半年,*均价没有低于5万/㎡。


一般来说,备案数据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具体时间节点的情况,众所周知的是,会滞后于实际成交,12月和明年1、2月份基本上可以反应出“104新政”的影响。鲜为人知的是,备案样本还可以做先后取舍,这点展开说就没意思了。


总而言之,今年的新房从成交*值来看,比去年明显减少。截止至12月20日,全市备案了38446套,去年同期为64000余套,不到去年的2/3。


结合前文所述的供应量来看,虽然成交量不如去年,但供需是基本平衡的,换句话说,有效购买力的门槛提高,但始终有为市场买单的购买力。


开发商对于价格相对还是比较乐观,至少不是在大跌的角度上,只是利润高低的区别,其更关心的是交易量。


3.2017年楼市走势分析


从整体大环境来看,国家定下的基调是平稳发展。


因为房价过快上涨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抑制了人们的购房以外的其它需求,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缺乏长期支撑,加剧贫富问题,社会财富快速聚集到少数富人的手中……


我们不妨从现实角度理解一下这几个关键部分:


1、房价的快速上涨;

2、消费需求中房产占大头;

3、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财富集中。


以上三点,总体来说是市场原因,城市分化严重,资源分配不均本身就导致资源集中,这就使房产成为不仅是资产重要容器(金融属性),也是争夺有限资源最有利工具(投资属性)。


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家庭会集中两代甚至是三代人的财富去换取这个工具。这点在优质的教育资源表现上最为明显。

购房者需求的逻辑比较简单,用多少钱办多大事,以一个普通购房者心态,抛开升值不说,大家都是希望配套好一些,交通好一些,环境好一些,学校好一些。这样的房子并不是到处都有,那么只能靠供需关系,靠价格因素来调节,比如出价高者享受更多资源。


再一个是资产保值问题,房价虽高却拥有极低的技术风险,仍然是普通家庭投资的主要方向。

  

我们在大禹治水的故事里知道,治水,靠堵是堵不住的,疏导,才是治水的根治办法。如果资金面、投资渠道、城市基本面等没有改变,那么调控政策就好比堵。这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即便这一次看起来非常的坚决,但所应用到的技术手段,依然只是堵。当然,外围的因素我们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美元强势回归,算得上一类被迫地投资“疏导”。


仅从个人观点来说,美国复苏并没有夯实,目前更多是美国大众对特朗普上台后重温’里根经济’美梦的愿望,人民币对美元目前确实有汇贬压力,17年初可能还会持续,不过破7以后不久汇率会回归稳定的。如果像上次中国大妈买黄金一样跟风操作,但又缺乏美元投资渠道,16年初进场是赚汇率差,17年初才兑换美元或许是站岗。


因此,老牛个人判断,2017年,一线城市继续加码调控的意愿有限,估计主要调控目标会锁定在热点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是调控加码可能是重点方向,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会加入到限购行列,部分强二线房价上涨过快的调控政策会比较严厉。

再具体来看深圳的情况,领悟上峰的意图就是某重要会议前房价不能上涨,在现有的限购政策下,投资属性降低,统计上价格上涨转向,并且成交量大幅下跌,市场购买意愿低迷。这种情况或许会持续整个17年上半年,新盘已不再出现大幅跳涨的情况,个别特价单位陆续会有,有危就有机。


目前深圳的政策已经足够严厉,如果说深圳的调控加码,应该是在银行方面进行,比如在严控一线城市的房贷收入比即可达非常好的效果。其它诸如交易环节的税收手段再严厉加码,可能导致用力过度。


综上所述:


市场本身就带有自我调节能力,房价大涨会极大消耗购买力,随着购买力的降低,投资需求也自然失去了土壤。政策收紧近一步去除短期获利空间,达到抑制泡沫的目的和效果会很不错。 


但政策无法解决根本的需求问题。从去库存的过程中,已经明确定性一线城市是供需关系紧张的地区,所以限购政策一直没有取消。从效果来看也确实如此,一线城市价格高涨仍然供不应求,三四线库存依然需要消化。


在2017年整体的楼市价格方面趋于稳定,可能会在关键的环节方面再做一些政策调整。


新房整体的供应量同16年没有大幅增加,供应区域主要在关外。在严厉政策下,开发商开盘节奏会比较慢。价格很可能长时间保持原位,开盘优惠会增加。


稍提及下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优质房源放盘量明显降低,整体的价格会有所下降。 由此影响,笋盘的数量还会有所增加。


4.2017年新房预告


预计全年将有141项住宅新推,整体可供应项目比2016年稍有增加,可供应面积相比应略有提升,但依照目前趋势来看,真正入市的项目和供应面积或不如今年。


从预计的项目供应数量来看,龙岗、宝安、龙华位列前三,特别是龙岗,供应数目占全市数量的近三分之一,预计有46个全新项目入市,宝安、龙华分别为21个、17个,罗湖、坪山预计供应数持平,虽然在全市来看占比不高,但相较于两区今年的预售项目数,则均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今年预售项目罗湖和坪山住宅类产品分别只有2个和3个,而2017年预计都将达到12个之多,其它各区均在10个以下,大鹏继续排在末位。


从各区供应项目土地来源来看,旧城改造成为主渠道,且一般地块较大,明年全市大型综合体项目将比比皆是。



下面,老牛将分区为大家一一介绍各项目,以下楼盘时间点仅供参考,具体时间以各项目开发商的信息为准。另,若各位朋友有其它项目发现,欢迎大家来此爆料进度。


【南山区8个】     【福田区11个】   


【罗湖区12个】   【盐田区8个】


【龙岗区47个】   【龙华区20个】 


【宝安区21个】   【坪山区12个】  


【光明新区6个】  【大鹏新区3个】


查看更多同标签文章

新盘发现 牛浩思评楼

9块9速购服务

9.9情报群-聊房子的微信群

买不买?买哪里?

听听大家怎么说?

9块9速购服务 申请入群 >
首页 暂不支持评论!